在剛剛結(jié)束的第15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,謝君豪參演的兩部電影都獲獎了:《濁水漂流》獲得評委會榮譽獎和最受觀眾歡迎劇情獎, 《雨打芭蕉》則獲得最佳電影文本獎。近日,謝君豪在廣州稍作停留并接受了《羊城晚報》等媒體的采訪,話題從五年前在廣州演出《南海十三郎》開始:“我記得是在夏天演的,當時很熱。那場演出特別難忘,廣州的觀眾反應太好了,那股能量撲面而來,我也要用相應的能量去配合他們。”
除了為人熟知的話劇演員和影視演員兩種身份之外,謝君豪在今年還成為了B站UP主,首支視頻的播放量超過190萬。在他看來,無論是話劇、電影、電視還是網(wǎng)絡視頻,一切都是他的表演舞臺:“就像是打一套拳法,各種招式都要練,我很幸運自己都能夠試一試。”
身份A:話劇演員
在舞臺上享受“出生入死”
謝君豪在舞臺劇和影視領域都頗有建樹。1989年,他以全職話劇演員的身份出道;四年后的1993年,他首次主演舞臺劇《南海十三郎》;又一個四年后的1997年,他憑借電影版《南海十三郎》獲得第3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;再過了一個四年的2001年,謝君豪首次出演內(nèi)地電視劇,作品為《徐文長外傳》。
三十多年來,謝君豪出演過《南海十三郎》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》《梁?!返任枧_劇,拍過《東京審判》《被偷走的那五年》《拆彈專家2》等電影,也參演了《長恨歌》《仙劍奇?zhèn)b傳》《那年花開月正圓》等電視劇。他說:“我不會糾結(jié)自己演哪一種作品,因為我就是演員。但舞臺劇是我花時間最多的,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。”他承認,對演員而言,在舞臺上迸發(fā)的能量、臺下觀眾的歡呼與喝彩,都會讓人上癮。正如他五年前在廣州出演《南海十三郎》,他覺得必須把自己“全數(shù)交付”,才能回應臺下熱情的觀眾。“演舞臺劇一定要跟觀眾互動,但互動不一定非要說話。觀眾有沒有看著你、欣不欣賞你的表演,演員在舞臺上都能感受到。”他回憶道,“那一場結(jié)束后我都走不了路,要別人扶著走,太累了。后來我病了一個月。”
在沒法喊停的舞臺上,演員就是彼此的“戰(zhàn)友”,舞臺的凝聚力也成為吸引謝君豪繼續(xù)留下的理由。他說:“電影通常拍完就收工了,但舞臺劇不一樣,排一個戲起碼要一個月,一天排八小時,一周休息一天。表演的時候一起直面觀眾,真的有種‘出生入死’的感覺。很多演員演過舞臺劇之后都會很喜歡,因為團隊的親切感和團結(jié)感會讓你舍不得走。也就是在這種氛圍里,才能產(chǎn)生好的創(chuàng)作。很多好點子都是大家茶余飯后討論出來的,尤其是胡鬧的時候,通常就會冒出特別好的點子。”
這兩年因為疫情,謝君豪的舞臺劇工作受到一定影響。但他透露,明年年底他將參與香港話劇團成立45周年的演出,“現(xiàn)在還在籌備中”。
希望粵港澳共同合作話劇
謝君豪的普通話略顯“普通”,但他說起粵語來卻非常悅耳,其舞臺劇代表作《南海十三郎》也正是粵語話劇。他說:“我以前在內(nèi)地拍戲,跟劇組里的人聊天,他們聽說我演了很多年話劇之后都說:‘可是,謝老師您的普通話……’他們不知道其實話劇也可以用粵語來表演。”《南海十三郎》在2013年的第三度重演,謝君豪帶著這部話劇走到了北京、上海等地,觀眾的反應非常熱烈。他說:“我本來還有點擔心,觀眾聽不懂怎么辦?看字幕嗎?那我要不要說慢一點?沒想到在北京演完之后,觀眾跟我說:原來粵語那么好聽啊!我當時有點慚愧,我從小說粵語,已經(jīng)習以為常了,反而是不說粵語的觀眾發(fā)現(xiàn)了粵語的韻味。當時我就覺得,粵語話劇,可以!”
在謝君豪看來,粵語話劇要做得好,要靠粵港澳大灣區(qū)共同合作:“一直以來粵港澳文化都是相通的,比如《南海十三郎》就是一個跟廣州有關的故事。粵語話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也要靠大家共同做起來,單打獨斗是不行的。時代變了,為什么現(xiàn)在跟話劇相關的書籍和討論那么多?因為有人看。其實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是渴望看舞臺作品的,戲劇工作者要找到打開年輕觀眾內(nèi)心的鑰匙。”
身份B:電影演員
拍電影要跟攝像機“調(diào)情”
好的話劇演員不一定就是好的影視劇演員,但謝君豪無論在舞臺還是拍電影,基本都能交出優(yōu)秀的功課。他分享駕馭兩者的不同訣竅:“我在一位英國老師的戲劇大師班課程中有過這樣的經(jīng)歷——老師讓我站在舞臺中間,想象這里是個山洞,用最大的力量喊出去,感受回音。至于拍電影,關錦鵬導演跟我說過,演員要跟攝影機調(diào)情,要眉來眼去,跟鏡頭跳舞。”
謝君豪坦言,不同的表演都有其重點。比如,演舞臺劇的時候,演員必須要有強烈的主導性:“一部戲的段落、焦點和節(jié)奏,都要演員負責帶動。在舞臺上,演員必須是最強大的。不然,不僅觀眾看得痛苦,演員也會演得很痛苦。”但到了電影的表演,演員卻必須“退后”。他說:“電影是靠鏡頭說話的,演員只是畫面的其中一部分。主導權(quán)不在你,千萬不能像舞臺上那樣。有些人批評舞臺劇演員演影視作品的時候太夸張,但我不會用‘夸張’這個詞,我覺得他可能是習慣了舞臺上的主導性,這樣就會跟鏡頭對沖。”
除了當演員,謝君豪前兩年還當起了老師,在大學教表演。他回憶說:“每個星期上一天課,在周一的上午和下午,總共兩堂。但當時我在橫店拍戲,所以每周日就要從杭州坐最晚的一班飛機回香港,周一晚上上完課又從學校直接去機場。”謝君豪說,那段日子挺辛苦,但也很有意思,“逼著我去好好總結(jié)自己的經(jīng)驗”。他說:“當年的學生現(xiàn)在有很多都參與了電影工作,有時候我也碰見他們:‘咦,入行啦?’如果他們有需要而我又有時間,我也會幫一下忙。”
選片的心態(tài)是“盡量純粹”
近年謝君豪頻頻在大銀幕亮相,游走在大制作與小成本影片之間,形象多變。前兩年,他剛演完大型商業(yè)片《拆彈專家2》里的大反派馬世軍,染的白發(fā)還沒褪色就進了《濁水漂流》劇組。此次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中獲獎的《濁水漂流》和《雨打芭蕉》都是青年導演的作品,謝君豪在《濁水漂流》中飾演孤家寡人的露宿者“老爺”,在《雨打芭蕉》中飾演知識分子,“我自己總結(jié)這兩個角色,《雨打芭蕉》是有家可歸,《濁水漂流》是無家可歸,但他們都對自己的前路感到迷茫”。
這種商業(yè)片和文藝片并行的工作安排,在今年還會繼續(xù)。來廣州之前,謝君豪剛結(jié)束另一部大制作《掃毒3》在西雙版納和汕尾的拍攝;回到香港后,他除了要完成《掃毒3》的香港戲份拍攝,還要參演一部小成本電影,“這個劇本拿到了香港電影基金的劇本獎,是一部講父子關系的電影,我會跟毛舜筠合作”。
謝君豪從影多年,仍未拿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。而回顧近年的金像獎,青年導演的小成本影片頗受青睞。謝君豪是否期待通過這些影片拿到人生中首座香港電影金像獎獎杯?他坦言,自己現(xiàn)在選片的心態(tài)是“盡量純粹”:“只要我喜歡、讓我心動就行了,而且年輕導演也的確需要支持。對于獎項,我隨緣,不會拒絕,也不問大小。我要樂在其中,想輕松自在,又利人利己。”
身份C:B站UP主
視頻自拍自剪拒絕“催更”
今年3月,謝君豪在B站發(fā)布了第一條視頻:“大家好,我是謝君豪!跟各路英雄,舊雨新知,打個招呼!多多指教!”58歲的謝君豪,怎么突然想到當UP主?他笑說:“最開始是因為疫情,拍完戲回家之后沒事干,我想干脆學點東西吧。”他在網(wǎng)上學調(diào)酒,學唱歌,還學了剪視頻,“我拍了那么多年戲,想通過視頻的方式說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演戲的感受”。
從3月到5月,謝君豪發(fā)布了7條視頻,內(nèi)容包括回答網(wǎng)友問題、曬貓、粵語讀詩等。磁性的聲音、松弛的配樂、充滿電影感的濾鏡……入駐B站的藝人有很多,但少有像謝君豪這樣走雅痞風格的。謝君豪說:“配樂都是我自己找的,風格也是我自己把控的。”更令人驚訝的是,所有視頻都由謝君豪自拍自剪,連一個助手都沒有。他說:“我都是一邊學一邊做。最開始拍的片子不復雜,就是讀一首詩、發(fā)表一下看法。而且當時還堅持按舞臺的方法來做,拍的時候一條過,所以要剪的東西不多,加片頭片尾、音樂和字幕就行了。后來B站有興趣跟我合作,覺得念詩好像有點小眾,不如先試試回答粉絲問題吧。這就涉及如何剪素材的問題,于是我在網(wǎng)上搜視頻教材,現(xiàn)學現(xiàn)做,弄很久才弄成一個。”謝君豪笑言,希望粉絲別“催更”:“因為我去拍戲了,所以這兩個月都沒有更新。我自己剪視頻,很花時間的!我也不想隨便剪。”
一向低調(diào)的謝君豪為何突然變成“網(wǎng)癮中年”?他說,其實在他眼里,互聯(lián)網(wǎng)跟舞臺、電影、電視沒什么不同:“網(wǎng)絡就是一個新的表演媒介,所以我必須試試這是怎么回事。當然我現(xiàn)在玩得不多,還沒總結(jié)出什么道理,但已經(jīng)覺得很有趣了。”網(wǎng)絡還成了謝君豪與觀眾溝通的窗口,他說:“我的視頻里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特別受歡迎——正片放完之后會有一個黑屏,我會在那里問一些問題。有時問到‘你喜歡的事情,現(xiàn)在還堅持嗎’‘你最渴望的生活’這類‘靈魂拷問’的時候,我會收到非常長的回答。其實這就跟演舞臺劇一樣,你問得好、扣住了他們的心,他們自然能給你很好的反饋。”(胡廣欣)
責任編輯: